跳到主要內容

instagram對於行銷人員而言,有機會成為設計、客戶、行銷三方達成共識的途徑

接觸instagram一陣子,越來越感覺到instagram的魅力。

相較於Facebook(以下簡稱FB)的資訊更新廣也快,instagram讓人自由選擇想要看的內容反而有紓解壓力的效果。
尤其是單一的排版更讓視覺上帶來舒服的感覺。
FB最令人欣賞也是頭痛的一點在於它充分利用了每一個角落,舉目所見每個地方都視訊息讓人隨時追蹤。
然而instagram則是以分享圖片為主體,並且控管了每一張圖片的比例,雖然目前允許4:3尺寸的圖片上傳,但是仍不會脫離原有1:1比例太遠,這樣的規律促使瀏覽上更加舒適、整齊。



話說回來,社群經營也正逐漸自FB轉移到instagram(以台灣而言,但也許是因為標籤的關係,導致我比較常看到國外的作品,在此先按下不表),台灣的行銷常常在廣告文案與廣告圖片比例上糾結,字少了,客戶不高興,字多了ˊ,設計又嫌醜,字小了,客戶不滿意,字大了,設計不接受。(FB廣告要求字數不得超過圖片20%還真的是一項德政來著。)
在instagram的世界裡,則是劃分清楚。

圖片就是圖片。
文字就是文字。

因為在那近乎1:1的世界裡,字多了、字大了,圖的內容就看不見了。
要嚜就是文字為主,要嚜就是圖片為主,乾脆。
剩下的解釋內容則是放到底下的圖片說明去,記得加上標籤,讓人方便找到即可。
某種程度上是非常適合SEO魔人使用的。

另外instagram的分享功能也極其適合網站編輯們使用,可串連幾個知名社群網站:
Screenshot_2015-09-14-18-59-20
  1. FaceBook
    可發布至指定粉絲團或個人帳號。
  2. Flickr
    知名的相片社群網站,同樣可作為SEO與社群經營的一環。
  3. Twitter
    知名的微網誌,有許多名人支持。
  4. Tumblr
    最新竄起的圖文為網誌,後勢看漲。
  5. Foursquare
    世界級的美食巷弄指南,若是餐廳、咖啡館等等餐飲業,與其請人用FB打卡,還不如請大家用instagram打卡!
同時在經營的過程中,建議各位行銷編輯記得搜尋一下自家的商品名稱或是公司名,也許有人正巧在instagram分享他拍攝下的商品照片,記得在底下留言,多少能讓分享者備受尊重,願意下次再消費,也能讓其他instagram的使用者留下好印象喔!
Screenshot_2015-09-09-23-06-02文章用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instagram濾鏡:不僅支援正方形也支援4:5尺寸啦

果然這個世界沒有東西是不會改變的,規則通常會被打破所以犯規也沒什麼啦… 雖然說這是舊聞了(GOOGLE:''intagram尺寸"就可以找到相當多的文章),不過我還是一直到今天才終於使用成功… 要達成支援的條件:

食繪 丸龜製麵,份量剛好的烏龍麵,在美食街裡的好選擇

說到烏龍麵,相信不少饕客早有心目中的首選。 不過說到用餐地點的方便度,兼具逛街與吹冷氣的百貨公司美食街才是一般人時常出沒的地方。 趁著徐佳瑩的演唱會還沒開始,先在新光三越南西店解決晚餐唄。 丸龜製麵在北部,我記得有不少分店(吧?)總之,在美食街裡,有這個選擇真是太好了!

[網站筆記]youtube影片嵌入,尺寸符合手機和電腦

因為工作需求,將youtube影片嵌入網站後,為了要能在手機和PC都能顯示出漂亮的大小,再加上Joomla遇到了一些小麻煩之後,發現似乎要寫成下方的html才能好看的顯示出來: <div style="position: relative; height: 0; padding-bottom: 56.25%;"> <iframe src="https://www.youtube.com/embed/*******?rel=0&amp;controls=0&amp;showinfo=0;&amp;autoplay=1" width="100%" height="450" style="position: absolute; width: 100%; height: 100%; left: 0;" frameborder="0" allowfullscreen="allowfullscreen"></iframe> </div> 不知為何寫成min-height或是max-width都沒反應,不過向上方這樣補上 style="position: absolute; width: 100%; height: 100%; left: 0;"   就可以合乎行動裝置和PC的尺寸。